《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壓迫與被壓迫者之間的善惡二元論?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作為《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前傳,改編自同名書籍《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在大家熟知的魔法世界背景架構中,更加擴大故事的格局,從英國魔法學校霍格華茲,到以整個美國作為故事場景。而電影主角紐特斯卡曼德(艾迪瑞德曼飾演)為霍格華茲新生人手一本的教科書《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作者,是一位熱愛怪獸,並且一生致力於保護、照顧怪獸,以及教育怪獸相關正確觀念的英國男巫師。

j-k-rowling-writing-harry-potter-inspired-film-series-fantastic-beasts-and-where-to-find-them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Fantastic Beasts & Where to Find Them精美書皮)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一書早在2001年便已出版(現已絕版),與《穿越歷史的魁地奇》同為霍格華茲學生必備的「教科書」系列,在現實世界也有販售,讓許多書迷得以收藏這些故事主軸之外的知識,更了解作者廣闊的魔法世界觀。

harry-potter-daniel-radcliffe-with-his-copy-of-fantastic-beasts-audition-for-modesty

(哈利波特同學在入學前也購買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及《穿越歷史的魁地奇》)

2016-03-03-173704-57

(怪獸飼育家紐特斯卡曼德)

故事背景設定在早於哈利波特出生前的1926年,由大家相當熟悉的臉孔——艾迪瑞德曼飾演主角,怪獸飼育家紐特斯卡曼德,拎著一卡皮箱「隻身」從霍格華茲所在的英國來到美國紐約。這裡的「美國魔法國會」對於巫師與普通人之間的規範不如英國寬鬆,也有摻雜了年代因素,是非常保守且嚴厲的。而紐特來到紐約時正逢美國巫師的「暴露危機」,許多民眾看見不明黑影大肆破壞民宅造成嚴重災情,甚至有記者宣稱掌握了照片,也有抗議團體每天在街頭短講,號召大家加入獵巫的行列。

fantastic-beasts-redmayne-images

美國魔法國會人員蒂娜(凱薩琳華特斯頓飾演)原將紐特視為縱放怪獸的可疑人物,後來也加入紐特,幫助他尋找遺失的怪獸。

9714dbf401d7d2e675a2f516e7f2c671

enhanced-18141-1460338801-20

一個湊巧經過撞見紐特施法的麻瓜(美國的說法是莫魔)雅各(丹富勒飾演),個性討喜,且運氣非常好的他,總能在紐特與怪獸陷入激戰時,意外地成為最強助攻,是劇中不可或缺的甘草角色。

(以下內容將透露重要劇情,請讀者斟酌閱讀。)

happy-niffler

niffler-fantastic-beasts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12-02-%e4%b8%8b%e5%8d%885-20-57

201611010554068.jpg

(喜愛偷竊財寶/假扮成珠寶展示櫃的玻璃獸Niffler)

在巫師暴露於被莫魔發現的高度危險時期,保守團體賽倫復興會亦大肆散播獵巫思想,除了天天上街演講,賽倫復興會核心人物瑪莉盧,更是在家中實行高壓統治,教導孩子將「燒死女巫」唱成童謠的旋律,每天要發完一疊獵殺女巫的傳單才能領食物。

ezra-miller-credence-3

(瑪莉盧/右,發現其領養的兄妹倆其中一人持有魔仗,正準備訓話並要求哥哥魁登斯/左,脫下皮帶讓他鞭打。)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魁登斯(伊薩米勒飾演)是這個高壓統治家庭中的長子,由於其親生父母是巫師,因此養母瑪莉盧對他懷抱恨意,總是濫用各種理由不斷懲罰他,使其如行屍走肉般過著每一天,只能領受養母的命令。成長環境的關係使魁登斯性格壓抑,但他與美國魔法國會中的正氣師波西瓦葛雷夫(柯林法洛飾演)常私下見面,葛雷夫可能是看中他的生活痛苦不堪,只要給予幾句關心便能獲取信任,以接近賽倫復興會內部。雖然葛雷夫目的並不單純,但將葛雷夫視為唯一可信任的友人,魁登斯才得以繼續撐住苦不堪言的生活。

ezra-miller-credence-4

(美國市議員尚恩,佯裝向前來爆料巫師新聞的魁登斯道謝,其實是在他耳邊羞辱他為「怪胎」)

生活中極度壓抑,無人可吐露其心中不滿,亦完全無法表現出自我意志的魁登斯,對那些施以惡意的人們充滿仇很卻無處宣洩,日積月累發展出了黑暗人格——闇黑怨靈。這樣的黑暗力量就是葛雷夫一直在尋找的目標,因為仇恨的力量使得生活在被壓抑環境的巫師孩童,長期以來不能揭露自己的巫師身份,過度壓抑魔法,以及心靈的扭曲導致生成闇黑怨靈,並會在宿主(巫師孩童)無意識的情況下失控傷人、破壞。通常闇黑怨靈只能寄宿在十歲以下的孩童身上,然而早已不再是孩童的魁登斯,因為葛雷夫的支持,得以與怨靈共存至青少年,卻在最後面對葛雷夫的背叛後,全面爆發成為有史以來力量最強的闇黑怨靈,在整個紐約大肆衝撞、破壞。

故事描寫至此,已經可以看出魔法世界中的種種現象展露出的人性,在對比現實世界之後,能夠找到許多共通之處,象徵了許多現實世界中也會出現的現象。壓迫、仇恨、霸凌,種種原因導致受害者的心靈逐漸扭曲,沒有情緒出口的情況下,更是讓內心積壓的仇恨越發嚴重,直至情緒崩潰使其盲目地大開殺戒。

fantastic-beasts-and-where-to-find-them-ezra-miller-samantha-morton-600x400

(賽倫復興會一行人)

這樣的故事是不是有些既視感?每當受害者的故事演變到了你死我活的悲劇局面,輿論便開始甚囂塵上。人們討論的不是這個最後只得以暴行回應仇恨的人,究竟經歷過怎麼樣可怕的日子;而是討論如何消滅、解決這樣的事件。這個現象不只是現實世界,魔法世界中也是一模一樣。

魁登斯的闇黑怨靈於劇中崩潰爆走,而獵捕、獵殺他的眾人之中,葛雷夫想要利用他的力量來進行邪惡計畫;紐特和蒂娜希望能透過談話安撫他的情緒,將怨靈分解出來拯救魁登斯;魔法國會一行人則是直接豎起魔杖將他當場處決。

macusa-fantastic-beasts

(魔法國會一行人趕來「解決」魁登斯)

在本片《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中,原著作者,也就是編劇兼製片J.K.羅琳,其實並未在劇中完全化解掉「善惡二元論」的窠臼,哈利波特系列作至今依舊掉進只有「好人」、「壞人」之分的框架,作為一套主客群為兒童及青少年族群的書籍,雖然易懂卻使對於人性的理解及教育意義不夠深入。

sub-buzz-14001-1475076149-1

而不只魔法世界中的各個角落仍藏有許多闇黑怨靈,現實世界中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魁登斯」,他們可能時常被人們忽略,或是「故意」被忽略。其實任何一個善良的孩子若是經歷壓迫的環境、對待,無人願意伸出援手關心、拯救,甚至是聽他們說一句話,長久以來無可宣洩的情緒,都可能導致毀滅性的結果。本文藉由劇中魁登斯的悲傷故事,希望倡導讀者能多關心身邊的人,更不要助長壓迫環境、助長霸凌。沒有人應該因為自己與生俱來的身份而無辜受到欺凌、謾罵;即使是犯了錯的人,也該檢討他的背後因素,是什麼在助長人們心中的仇恨。

——

透過電影與自己對話——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己

《石牆風暴》:篡改同志遊行史觀,LGBTQ觀眾群起抵制

淺談反社會人格污名:反社會行為是人格,還是選擇?

《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遺忘死者,猶如第二次殺害他們。」

《法蘭克》:『他的才華不是因為生病,他的病只是在阻礙他。』

——

Credit——
電影劇照 /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撰稿 / 再見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