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失敗的翻拍,如高空中斷裂的鋼索

(本文將提及大量劇情,建議未讀過原著或觀賞過電影的觀眾斟酌閱讀。)

《少女》原著小說,是日本知名推理小說家湊佳苗,繼《告白》之後第二本懸疑小說,於2009年出版。劇情主軸圍繞著兩個女高中生,小時原為摯友的兩人,在成長過程中各自遭逢難以言喻的痛苦經歷,加上漸漸邁入心境逐漸複雜且不善溝通的青少年時期,兩人漸行漸遠卻仍心繫彼此,困惑著為何兩人好像一夕之間不再像以前無話不談、心意相通?

在一次暑假前夕,轉學生紫織打破了兩人之間微妙的尷尬。一次談話中提起曾看見好友屍體的紫織,勾起兩人好奇心。由紀認為紫織那張假裝訴說著遭遇,實際上卻像在炫耀自己已經「領悟死亡」的嘴臉令人厭惡,內心不服輸的他也決定要見過屍體,而且還要看到人死亡的瞬間;敦子則是一部分羨慕著由紀總是很有思想的樣子,卻又因為她變得不動聲色、面無表情而感到難以突破的距離感,因此為了想更了解由紀而也想要見證人的死亡,兩人不約而同地在暑假期間秘密進行著某種計畫。

原著小說分別透過女主角由紀、敦子的第一人稱視角,交錯成緩慢前進的故事軸線。作者湊佳苗巧妙地以女高中生的語氣表達兩人內心細膩的感受,以及表現出令對方誤會行為的原因;透過這樣敘述法將兩人之間漸漸尷尬的氛圍描繪得非常細膩、寫實且合理。透過「死亡」這個議題將所以劇情、角色串起,並帶領女主角各自的動機推動劇情,最後引發一連串連鎖效應,所有角色的際遇形成迴圈,有如由紀失智的奶奶每天嘶喊的那句「因果報應」。

01

(《少女》原著小說書封)

然而,雖然所有劇情皆透過「死亡」串連,故事核心卻不只在於此。

內心澎湃的由紀自從被失智的奶奶攻擊過後,心裡蒙上一層陰影,漸漸變得表情死板、沈默寡言,只將所有想說的話全神貫注寫成一篇送給敦子的小說,卻在送出前夕被偷走;而敦子在原本可以靠體育專長進入名校,卻在比賽時重傷而放棄劍道,更在同儕的言語霸凌之下決定放棄名校資格,這一切看在由紀眼裡只覺得不合理,敦子卻不知如何解釋,越是慌亂的言詞越增長兩人的誤會,才讓感情深厚的兩人陷入微妙的氛圍中。紫織的出現,才帶出後續的故事線,但最終並沒有人真的因為看見死亡而領悟什麼,反而是兩位女主角透過這段過程和機緣,重新尋回兒時自在相處時的感受,以及誠實說出互相在意的事。

故事中不同角色看到的死亡,最終理解出的意義都不相同,無論是由紀男友牧野所提出的「退場說」:「一個人的死亡只是從這個世界退場,對這個世界一點影響都沒有。」還是由紀最後理出的「消失說」:「死亡一點都不淒美,只是變成一片空白,然後消失而已。」只是讓讀者從不同角色看待死亡的觀點,來映照角色自身的個性而已。若真要談本書有提到關於死亡的觀念或是理論,最多只有當最後所以秘密都揭開後,所有角色的行為和結果巧妙地形成一個迴圈時,所帶出那麼一絲因果報應的意味,但也很可能只是為了劇情精彩而設計的巧妙環節罷了。

「一個人做過的壞事,最後將以不同的形式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由紀在書中這麼說到。

而劇情中另外一個重要的元素,是兩位女主角心中對對方的在意。湊佳苗的推理小說風格能令人激賞的原因便在於此,當其能夠完全以角色本身為出發點,以角色自述的方式寫作時,便有如在扮演一般,能夠在角色的話語之中透露出許多細膩的言外之意。當由紀的敘述中反覆出現較為黑暗的用詞和想法,甚至會用嘲諷的口吻形容好友敦子及身邊所有人時,卻每在想起小時被敦子拯救了差點崩壞的心靈時,思路有了微妙的停頓。而敦子的敘述幾乎句句不離由紀,還有要怎麼樣學習別人的行為模式才能不再被人們忽略、討厭,不斷聯想由紀的行為有什麼目的、想法,試圖了解身旁的一切是如何運作,卻時常因為不善言辭而說出滑稽的話。敘述看似是通曉一切的由紀注視著陷入困境的敦子,事實上卻是敦子靠著不斷地摸索、行動,成功走出,也帶領內心受創的由紀逃出黑暗。

1461832642-1866212108_n

(《少女》翻拍電影海報)

如《少女》這樣題材抽象,故事隱晦且劇情不明顯,幾乎全是敘述內心思緒的小說,翻拍原本就有其難度,而顯然這部翻拍作品想帶進畫面的資訊過多,導致整部電影如斷簡殘篇的集合,連單獨作為電影來說也不能說是好作品。而失敗的翻拍電影,有如高空中斷裂的鋼索,讓觀眾、書迷陷入深不見底的困惑之中。

df2vwwaenfuc5xrotlubgmgp0z70u2

(飾演由紀的本田翼)

電影選擇了形象與小說中女主角相當符合的兩位演員,卻未能演繹原著女主角內心的千絲萬緒及糾結,飾演由紀的本田翼以粗淺的手法演繹黑暗高中少女,微上吊的一號表情和刻意壓低聲音和極度不自然的語氣,許多鏡頭中不一致的角色個性,時而兇狠,有時卻膽小到不合理;飾演敦子的演員山本美月也沒有詮釋出原著敦子急切討好,更加上一個令人不明所以的新特徵:假裝跛腳,這些怪異的設定幾乎從根本將原著角色給摧毀,留下個性建構不完全的兩位女主角,和滿頭疑問的觀眾。而無論編導及演員都未能將此複雜的角色詮釋及格,幾乎是與原著角色個性大相逕庭,可謂本片一大敗筆。

而說到劇情的改編程度也已經是「超越原著」,為了將時間軸拉成順序,硬是將兩人兒時經歷放到片頭,鏡頭過於零碎,每一段時間軸、角色都快速帶過,觀眾還來不及理解時,卻又加上太多不明所以、毫無必要的超現實畫面。一群女高中生以舞台劇走位邊走邊以憤世的語氣朗讀紫織的遺書、由紀與敦子在校園屋頂的拉扯等等⋯⋯,讓觀眾在前半小時幾乎無法入戲,後半終於能投入劇情後卻因鋪陳時的敗筆而無法體會最終兩人為何感動。而片中這些象徵性的畫面,在劇情並未交代清楚角色心境的前提下,完全無法成功傳達原本預期中的效果,更無法明白編導輕描淡寫劇中重點元素「見證死亡」,卻加上大量零碎且令人困惑的象徵性片段的用意。

15ee15p3a

(由山本美月飾演敦子/左)

即使在許多觀眾也許能明白,本片有想朝藝術風格前進的意味,但即使單純以一部藝術電影的角度來看,角色情緒不連貫、劇情及角色關係和動機交代不清、剪接混亂等等也足以讓這部電影評價跌到最低,更不用提它的原著原是經過精妙案排,得以牽動觀眾且洞悉人性的精彩作品,此翻拍電影更是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好的翻拍作品能夠與原著一同昇華,然而失敗的翻拍作品只是留給未讀過原著的觀眾滿頭問號,以及原著書迷的滿腹失望。

——

延伸閱讀: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壓迫與被壓迫者之間的善惡二元論?

《為了N》:為守護愛人而癡狂,湊佳苗又一透析人性的當代推理傑作

沒有你就沒有我,那些林夕之夢的發聲者們

日本人的臉書——Twitter推特社交文化觀察

斑馬線文庫新書推薦:「我生存了下來,卻是不完整的」

——

Credit——
撰稿 / 再見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