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凝視:《天橋上的魔術師》

中華商場,乘載著多數上一代老台北人的回憶,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從上空俯看八棟建築連成一線,建築物間則以天橋連貫其中。對多數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從未見過,甚至也鮮少聽過中華商場的名稱,1992年便全面拆除的中華商場,隨著時間的推移便逐漸被大眾所遺忘。

2011年由夏日出版的《天橋上的魔術師》,由台灣著名文學家吳明益所著,這本書以中華商場為背景,由十篇看似獨立卻又互有相關的短篇,九個孩子的成長歷程,和天橋上的魔術師有關,介於虛實之間的故事,喚起舊時的中華商場,存在於記憶深處某刻的魔幻場景。

以〈天橋上的魔術師〉同名短篇開場,完美地介紹魔術師出現。商場孩子崇拜的對象,時常變著誰也看不出什麼究竟的戲法,魔術師的雙眼也如同蜥蜴一般,兩眼可以看往不同的方向,彷彿能把一切看盡、看透。故事的最後,魔術師伸手拿下自己的眼球,沒有流血,沒有破裂,看似乳白色行星的眼球,某種程度上代表的或許不是眼球本身,而是對於這一切的凝視。

%e5%a4%a9%e6%a9%8b%e4%b8%8a%e7%9a%84%e9%ad%94%e8%a1%93%e5%b8%ab

 

(《天橋上的魔術師》,由台灣著名文學家吳明益所著)

〈九十九樓〉裡馬克曾在年幼的時候,按下位於女廁牆壁上所畫的電梯按鈕來到了九十九樓,他來到了一個和原本相同的世界,唯一不同的是所有人都無法看見他。馬克看著一切故事的發生,甚至還能吃上一碗陽春麵,卻無法和任何人接觸,好友湯姆不相信馬克說的,卻也沒有勇氣按下電梯按鈕,多年後,馬克再次回到了九十九樓,但這次卻無法再次回來。

〈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烏鴉在擔任玩偶裝工讀生時,總能從小小的開口,遇見許多已經在生命中再也不曾出現的人,曾經的戀人、朋友,甚至是已經失去聯絡的父親,奇妙的是這些人在脫下布偶裝後卻再也不曾相遇,大象的凝視和烏鴉的凝視究竟有何不同,或許有些事物不是無法在身為烏鴉時看見,而是必須要在跳脫後才能再次看到。

%e4%b8%ad%e8%8f%af%e5%95%86%e5%a0%b401

(昔日中華商場風華)

〈流光似水〉或許在向魔幻寫實大師馬奎斯致意,這篇文章同樣在現實中刻劃了唯美的魔幻時刻,模型師阿卡重建了中華商場,其中的細節也都一一再現,執著於再現的阿卡盡其所能地收集資料、訪問街坊等,但總是有些死角依然無法被想起,而記憶若光和水一般,是流動而無法明確言喻的,在重建的世界中,一切過往的回憶彷彿又活了過來,透過再次的凝視而發現或在喚起什麼。

這些故事裡,隱含在內的凝視,在每個故事背後都看見了蘊含其中的深意,探討對生命的剝奪,記憶的流逝,青春的情慾愛戀等等,藉由樸實無華的文字,輕易地建構出如此魔幻卻又寫實的場景,浮現在腦海的場景也清晰地好像自己曾置身其中一般。

中華商場02(圖出自國家文化資料庫).jpg

 

(昔日中華商場風華,圖片源自國家文化資料庫

最後一篇短篇〈雨豆樹下的魔術師〉中提到,當作者在某些場合偶遇到兒時玩伴時,並不是全部的人都記得魔術師的,真的有這個魔術師的存在嗎?也慶幸還是有些人記得,魔術師的記憶對於作者來說就代表天橋,沒有魔術師、沒有天橋,也就沒有商場。那兒時的記憶便也不在清晰可回憶,這樣有趣而巧妙的故事便也不會存在。

「故事並不全然是記憶,記憶比較像是易碎品或某種該被依戀的東西,但故事不是。故事是黏土,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故事聽完一個就該換下一個,而且故事會決定說故事的人該怎麼說它們。記憶只要注意貯存的形式就行了,它們不需要被說出來。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意的部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

——

延伸閱讀:

街遊Hidden Taipei:從流浪的人生,了解城市的故事

斑馬線文庫新書推薦:「我生存了下來,卻是不完整的」

Fixed Style單速車社團:在喧鬧都市中自在穿梭,風格獨具的駕馭者(上)

《谷底愉悅祭》:一趟自我精神剖析的概念旅行

飛飛工作室:從雕塑和設計出發,走進復古世界

——

Credit——
撰稿 / 呂天浩、林冠辰、吳冠德、孫國棟
本報導與台藝大新聞編輯實務課程合作,由單文婷老師指導的學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