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電影中的真實故事:我們唱的是現實不是胡扯

《街頭痞子》(8 Mile)

%e8%a1%97%e9%a0%ad%e7%97%9e%e5%ad%90%e5%9c%96%e6%ba%90-universal-pictures

從8Mile的小兔子到全美的饒舌歌神

《街頭痞子》根據饒舌歌手阿姆真實經歷改編,敘述一位生長在美國底特律貧民區,白人青年吉米的故事。從小生長在破碎家庭的他,在現實生活和夢想之間遇到許多拉扯、迷惘和挫折,最終在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饒舌創作比賽後,從音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也贏得觀眾的認可。

%e8%a1%97%e9%a0%ad%e7%97%9e%e5%ad%90%e5%9c%96%e6%ba%90-%e5%a4%a2%e9%81%8a%e7%a9%ba%e9%96%93%e7%97%9e%e5%85%8b%e9%82%a6%e9%83%a8%e8%90%bd%e6%a0%bc

8 Mile的鴻溝

故事發生在1995年,從美國底特律的「8 Mile Road」談起。這條路正好位於多為黑人居住的底特律邊界,邊界之外多為白人居住,地理位置使得「8 Mile」也成為種族隔閡的象徵。

 

在陰暗角落裡練習,在舞台上奮力嗆聲

電影開頭是男主角吉米在廁所面對鏡子練習饒舌的畫面,當他沉浸在練習的過程中,突然被門外的聲響打斷,他一臉不悅當作沒有聽到,但仍克制不住緊張的情緒吐了出來。隨後他離開了廁所正要去後台準備時,卻被一個黑人守衛攔下,守衛的眼神和饒舌比賽對手的歌詞,都充斥著饒舌音樂界對白人的歧視和敵意,面對對方的猛烈攻擊,吉米來不及反駁便輸了這場競賽。

8-mile

拋棄成見贏得尊重

從電影中的很多細節可看出,吉米從男孩轉變為男人心態上的差異,從一開始的火爆、易怒,到後來懂得腳踏實地工作換取生活水平的提升,在追逐夢想的這條路也終於了解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最後,吉米的蛻變和家人朋友的鼓勵,讓他成功地做到他真正想做的事,最終的終極對抗舞台上,吉米成功贏得台下觀眾的尊重,也翻轉對白人的成見。

《衝出康普頓》

10aa7ea4-4e9d-4822-8192-1ed3c40c7778

“You are now about to witness the strength of street knowledge."
(你們將會見識到街頭智慧的力量。)
——摘錄自N.W.A《衝出康普頓》(Straight Outta Compton)

美國西岸傳奇團體N.W.A從成軍到解散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在1980年代的康普頓街區。康普頓是當時加州治安最差的街區,這個地方充斥毒品、幫派鬥爭,當地居民更是一律被貼上藥頭、幫派份子等標籤,走在路上總被警察隨意施以暴力行為,甚至就連其他地區的黑人也都看不起來自康普頓的N.W.A。

%e8%a1%9d%e5%87%ba%e5%ba%b7%e6%99%ae%e9%a0%933%e5%9c%96%e6%ba%90-%e5%a4%9a%e5%a4%9a%e7%9c%8b%e9%9b%bb%e5%bd%b1

 

N.W.A有態度的黑鬼

N.W.A不是No Whites Allowed(白人止步),而是Niggaz Wit Attitudes(有態度的黑鬼)!有了態度、囂張兼具的歌詞創作人冰塊酷巴負責編寫節奏、混音後製,以及靈魂人物德瑞博士加入後的超強陣容,在發行第一張單曲後,N.W.A快速竄紅,被當時的超級經紀人傑瑞看中,進而合作。

永遠的饒舌教父

在與傑瑞合作後發行了數張專輯,也取得全美巡迴演唱會演出機會,他們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然而因為合約內容及利益分配等財務問題,作詞及混音的冰塊庫巴與德瑞博士相繼離開團體單飛,對於主唱Eazy-E而言猶如頓失雙臂,灰心喪志的他重新思索人生方向,想要再次找回N.W.A的初中和成員,打算重新開始。然而天不從人願,Eazy-E卻在不久後罹患愛滋病而離開人世。

%e8%a1%9d%e5%87%ba%e5%ba%b7%e6%99%ae%e9%a0%932%e5%9c%96%e6%ba%90-%e5%a4%9a%e5%a4%9a%e7%9c%8b%e9%9b%bb%e5%bd%b1

街頭精神

當貧窮、幫派和種族等複雜因素圍繞在生活周遭,人民困苦、憤怒的聲音轉化為藝術創作時,這些作品就是漸漸累積成為嘻哈文化的起源,這就是為什麼這些作品能反映民眾的心聲且具有批判性。在多數不了解嘻哈文化的民眾中,仍有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不入流的歌曲類型,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歌,反而比較像念經,且歌詞的內容常是粗俗帶有歧視、挑釁意味,對他們來說這種藝術模式可能會影響群眾意識偏差或不好的行為產生。

但其實嘻哈音樂的文化是大有來頭的。1970年代紐約街頭聚會、表演越來越流行,尤其在非裔美國人的區域中最為盛行。而饒舌音樂的演出方式就是依照樂器合成的節奏,搭配上唸詞綜合而成,這種富有節奏與押韻的說唱方式,就是最早的嘻哈音樂演出模式。饒舌音樂的歌詞內容多半是對於社會的不公不義,以及種族歧視等問題的回應、看法或諷刺。而饒舌音樂的精神就是忠於自我、勇於表達想法,不受拘束、不做作的真實態度。

%e8%a1%9d%e5%87%ba%e5%ba%b7%e6%99%ae%e9%a0%931%e5%9c%96%e6%ba%90-%e5%a4%9a%e5%a4%9a%e7%9c%8b%e9%9b%bb%e5%bd%b1

從電影中看見歧視問題

在兩部作品中都可以看出美國種族歧視問題,不論是在音樂文化上還是日常生活中都隨處可見。種族歧視不只發生在電影中,在台灣更是普及,最可怕的是有些種族歧視的行為,會令人毫不自知,不知道原來那就是 「種族歧視」。最常發生的例子,就是許多人都會用有色眼光看待來台的外籍勞工,難道只因為他們來自東南亞的國家就能隨意冠上低人一等、生活水平差、教育水準低等負面印象嗎?加上媒體和刻板印象的渲染下使得他們多數在台遭受許多歧視的眼光和言語(甚至是肢體)暴力行為,但這世界上人人平等,不能因為他們來自特定的國家或是膚色、族群而有所差別待遇。

南非第一個民選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納爾遜.曼德拉曾經說過:"I detest racialism because I regard it as a barbaric thing, whether it comes from a black man or a white man."(我憎惡種族歧視,因為我認為那很野蠻,不論是來自黑人或白人。)而在現今社會中不只是種族,連性別、職業和學歷等層面都有歧視問題。男性和女性時常被刻板印象所綁架,女性就應該要很柔弱,男性就應該很勇猛?台、清、交大的學生就一定會比沒念大學或是其他大學的學生還要有成就嗎?很多方面都可以打上大大的問號。饒舌歌曲唱出社會中大家知道卻不敢說出的深層問題,少些偏見多一 些包容和理解,社會上就能減少衝突,更加友善。

——

延伸閱讀:

社會中的孩子Society Children:嘻哈音樂唱出每一個台灣孩子都有共鳴的景色

揶揄藝術的荒謬:新生代藝術家謝牧岐

來自劇場的抗爭,劇場小鮮貝林靖雁

街遊Hidden Taipei:從流浪的人生,了解城市的故事

大腸王專訪:藝術不是神聖的展示品,而是生活中的破壞與再造(上)

——

Credit——
撰稿 | 李翊萱、何芯如、張睿媛、吳榛鈺
本報導與台藝大新聞編輯實務課程合作,由單文婷老師指導的學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