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種孤獨》:「孤獨是,他的情緒和你的情緒,不在同一個頻率。」

理查.葉慈(Richard Yates,1926.2.3-1992.11.7),一位在世時有如被世人遺忘的文學大師,擅以絲毫不渲染的語調、寫實的情節描寫小人物的生活與哀傷,其筆下角色的面孔總躍然紙上,真切地如同每個人生活中都曾見過那樣的角色,更巧妙運用淺白的詞彙,便能深刻地點出這些生活中的角色,肉眼見不出的孤獨、哀傷。

擁有深入淺出的精湛文筆、備受佳譽的作品,理查.葉慈可說是戰後美國的焦慮年代(the Age of Anxiety)中,最優秀的文學大師,文學評論界甚至將其與費茲傑羅、契訶夫等文豪並列。然而他雖獲獎無數,卻一生窮苦潦倒,只能以成癮物質解憂,至今仍是文學經典中時常被忽略的名字。

558480-yates-copyr-jerry-bauer-opale-edrobertlaffont.jpg

《十一種孤獨》作者理查.葉慈)


理查.葉慈一生共創作七部長篇小說及兩部短篇小說。他的第一本小說《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又譯《幸福大道》、《革命之路》)一推出即獲美國國家書卷獎提名,而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十一種孤獨》於1962年出版,描述美國紐約各形各色的小人物,以十一個短篇故事真實描寫了美國二戰後,五、六十年代紐約人的生活,時常被與另一部文學經典《都柏林人》相提並論。

(《十一種孤獨》左 / 簡體版書封,上海譯文出版社;右 / 繁體版書封,木馬文化出版)

「孤獨是,當我們有機會得到他人的了解時,那個瞬間一閃而逝。」——《十一種孤獨》

一個學校裡新轉來的男孩,來自同學們羨慕的大都市紐約,卻一點也不像他們想像中的「紐約人」,如同男孩一開口發出與其外表不搭調的沙啞嗓音。普萊斯老師試圖幫助男孩與班上同學交流,卻總在最細微、最後的那一刻出了岔。也許是誤判了表情而多說一句話,或是在打開男孩心房後錯過了男孩醞釀許久即將擁抱的衝動,提早起身離去⋯⋯這些支微末節的「小型悲劇」日日在你我生活中上演,難以言明的人際誤會,在理查.葉慈語調簡樸淺白的筆下,卻讓人能讀懂角色的每個表情之間,閃過的一絲期待與失望的轉折。

「他待在操場周圍靠近校舍的地方,首先假裝綁鞋帶。他蹲下去把鞋帶解開再綁好,直起身子用運動員的方式試著跳躍出幾步,然後蹲下來重新綁好。經過五分鐘之後他放棄,撿起一堆小石頭往幾碼之外看不見的目標丟躑。這樣也撐了五分鐘,但還剩下五分鐘,除了站著以外,他想不出來能做什麼,他先把手插在口袋,然後把手放在臀部,然後像大人一樣雙手交疊擺在胸前。
普萊斯小姐站在門口看著一切,從下課時間開始到結束都在思索自己是否應該出去做點什麼。她猜她最好還是不要。」——〈傑克南瓜燈博士〉《十一種孤獨》

eleven-kinds-of-loneliness-11

(《十一種孤獨 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英文復刻版書封)

《十一種孤獨》短篇故事集目錄:

  1. 傑克南瓜燈博士
  2. 美滿幸福
  3. 裘蒂擲骰子
  4. 完全不痛
  5. 愛找苦頭吃的人
  6. 跟鯊魚搏鬥的人
  7. 和陌生人一起開心
  8. B.A.R.專家
  9. 優秀的爵士鋼琴手
  10. 舊的不去
  11. 建築工人

理查.葉慈雖然擁有無庸置疑的文學成就,卻曾被譽為「最優秀卻也最悲哀的一類」,也就是「作家的作家」。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安德烈.杜伯斯(Andre Dubus)、朵洛西.帕克(Dorothy Parker)等知名作家都非常崇拜且推薦這位被遺忘的文學大師,理查.福特(Richard Ford)甚至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我希望記下我對理查.葉慈的長篇與短篇小說的感激之情,明白這位作家之價值的人太少了。」

(理查.葉慈的著作曾在2007至2008年間,發行一系列經典復刻版)

而本書《十一種孤獨》,雖然常被拿來與《都柏林人》相對照,其實兩者之間除了皆為描寫特定城市人的樣貌外,在寫作風格上差異是極大的。理查.葉慈主張寫作與作者的思想無關,就連論述孤獨的本書,也是透過對真實社會的直白描寫,來傳遞他所見所聞的悲哀與無奈。

108663900.jpg

(撰寫《十一種孤獨》當時的理查.葉慈)

「如果我的作品有什麼主題,我想只有簡單的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得了,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理查.葉慈(Richard Yates)

——

Credit——
書目 | 《十一種孤獨》
撰稿 | 再見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