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女性隨著教育程度、勞動參與率以及薪資收入提高,經濟自主及社會地位甚至是社會角色的改變,世界各地都越來越重視女權,女性族群今日儼然已經成為消費市場主導力量。「女人的錢最好賺」這句話已經流行許久了,可以看到女性消費力之強大,同時女性通常也主導了家庭的採購大權,因此廣告主們也都積極掌握各族群的女性消費者輪廓。許多女性在職場中,已經打破過去限制,成為管理者甚至創業家、企業家等新勢力,未來更多女性投入勞動工作後,加上受教育及提升薪資的機會提高,女性所貢獻的GDP預期將更為可觀。

以女性為消費主導經濟現象被學者定義為「她經濟(Sheconomy)」,也稱為「女性經濟」,是指隨著女性經濟及社會地位提高,圍繞著女性理財及消費而形成了特有的經濟圈及經濟現象。女性消費者比起男性消費者來說,更重視情感訴求,喜歡能夠與心理需求產生共鳴的商品或服務。除了透過購物獲得更多的快樂與滿足感之外,也期待消費中創造出獨特的自我形象及提升社會地位。另外女性消費者的購物慾望通常比較能夠藉由臨時性、無預期的行銷活動來獲得激發和滿足。

《發聲練習 Bullhorn Speaker》:台灣藝術大學新聞編輯實務課程 x 謬誌茗 Mummum zine

《發聲練習》是由台藝大廣電系進修部的學生共同編撰的專刊,藉由與謬誌茗Mummum Zine的合作,以及單文婷老師指導,讓參與新聞編輯實務課程的學生能夠經由親身實踐邀稿、採訪、撰稿和編輯的過程,對新聞工作有所體會。謬誌茗刊物在線上每日誌及去年的實體月刊都曾精選刊載許多台藝同學的優秀作品,今年所發行的台藝專刊,並將其取名為《發聲練習》,精選十篇同學一學期內課程所完整完成的專訪及文章,彙整成冊,也是同學一學期來的心血結晶。

《發聲練習》:以大聲公作為傳播的具體意象,如同各個領域的新聞工作者,都必須身體力行,去發掘需要被人們知道的事物,不斷嘗試著為人,也為己發聲。

《發聲練習 Bullhorn Speaker》:台灣藝術大學新聞編輯實務課程 x 謬誌茗 Mummum zine

《發聲練習》是由台藝大廣電系進修部的學生共同編撰的專刊,藉由與謬誌茗Mummum Zine的合作,以及單文婷老師指導,讓參與新聞編輯實務課程的學生能夠經由親身實踐邀稿、採訪、撰稿和編輯的過程,對新聞工作有所體會。謬誌茗刊物在線上每日誌及去年的實體月刊都曾精選刊載許多台藝同學的優秀作品,今年所發行的台藝專刊,並將其取名為《發聲練習》,精選十篇同學一學期內課程所完整完成的專訪及文章,彙整成冊,也是同學一學期來的心血結晶。

《發聲練習》:以大聲公作為傳播的具體意象,如同各個領域的新聞工作者,都必須身體力行,去發掘需要被人們知道的事物,不斷嘗試著為人,也為己發聲。

李夏苹在詩集《鹿就是這樣變成馬的》裡自述到:「一直到第三次討論的時候,我都還在害怕從黃柏軒(發行人兼編輯)口中聽到,我的詩不算是詩,這樣的文字沒有辦法出詩集喔,很抱歉我們就地解散吧我送你回家之類的話。」李夏苹是一個三個小孩的媽媽,正職是區公所公務員,但在她的腦海裡,每一刻都鮮明真實,構成了詩意的享受,這是她的第一本詩集《鹿就是這樣變成馬的》,從書名就開始帶入她的異次元思維。

「這個外星人般的怪怪美少女,一覺醒來,竟變成了王媽媽,踏入尿布與區公所編織的真實世界大冒險。在這裡,每一刻都鮮明真實,充滿急迫與挑戰,然而別人眼中的黑暗,在她眼裡看來都是表達愛、表達感謝的機會,從此,每個片刻都成了詩意的享受,而詩,也不再是為自己而寫,而是這完美生活的如實紀錄。」

_sE_3059323635

長大後仔細回溯從小到大琅琅上口的兒歌童謠,會發現無論是熟悉的中文、閩南語,還是西洋童謠中都深藏著歷史故事與文化內涵,台灣在過去由於經歷了荷西時代、明鄭時期與日本殖民統治,加上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許多地方性的文化差異,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與原住民也有不同的文化思想,體現在童謠當中。許多兒歌童謠或是民謠作者通常已經不可考,是經由代代口授相傳下來,這些具有民族或地方性的歌謠,有些是源自務農時期農民透過輕快的曲調,與重複性地節奏,增加工作的效率與帶動夥伴們的樂趣,早期的客家山歌便是如此。也有許多作曲家擷取傳統自然民謠的風格和精神,譜出富有鄉土氣息歌謠與翻譯西方童謠,透過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傳唱,孩子們都對這些歌曲耳熟能詳。

 

台灣自明鄭和清領時期的文化是承襲中國,兒童所閱讀的讀物同樣以中國歷代的啟蒙教材為主,兒童文學與童謠以中文為主,也有許多來自中國各省的民謠傳唱。甲午戰後由於進入日本統治時期,此時的台灣是完全與中國文化分離的一段時間,日本統治台灣之後,非常重視「國語(日本語)教育」,更以此作為統治台灣的重要手段之一,並加強效忠天皇的思想,從日本傳入的新觀念及明治維新後西式觀點,使得台灣在教育和有關兒童讀物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中國隨即爆發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陸續有150萬軍 民隨政府從中國大陸湧入台灣。在兩岸當年軍事對峙的情勢下,也產生許多具政治色彩的童謠傳唱。

初見鄭曉嶸Hsiao-Ron Cheng的作品,是她替澳洲電氣歌手Troye Sivan所繪製首張專輯——《Blue Neighbourhood》封面,其實Troye Sivan對她的作品情有獨鍾已經不是首次,EP《Wild》的封面繪畫也是出自鄭曉嶸之手。《Blue Neighbourhood》的封面將Troye Sivan放置在一個單點透視大對稱,且溫暖如夢境般建構的空間內,在粉藍色調與粉橘色的空氣環繞下,淡雅且細緻的繪畫風格將Troye的空靈及憂傷情緒表現在封面中央,相當吸引觀者目光。鄭曉嶸畫筆下Troye陰柔美型的神態,與冷暖色相互融合的氛圍間,透露出愛情是甜美與苦澀共存的,而同志情感間又加上被社會邊緣化後,無以化解的痛楚惆悵與無奈。

tro_500

朋友從倫敦回來,帶巴西的香煙給我。送她香菸的男人跟她說,希望她把這個菸草,帶到世界的角落,分享給不同的人。盒子看起來是機械生產,裡面裝的卻是用綠色紙條捆住的手捲菸。沒有濾嘴,可調整紙帶的位置,抽到最後一口為止。

12049142_10205004131650963_3891882298213167258_n

那是個不可對外人明說的儀式。

巫師說,只要是接觸到他們教派,進行過這個儀式的人,就是他們的一份子。裡面的人都叫巫師為爸爸。那個教派的儀式相當特別,由於不能透露細節,她只說了書籍上有記載的部分。

這個教派利用食物能量進行淨化。首先準備一個小房間,房間空無一物。當儀式開始,巫師準備許多的食物,從生食,熟食,植物,水果,花朵,用盤子裝盛,擺滿房間。人躺在其中,利用食物的能量,來淨化她的個體。

「文創」是過去十年來最受歡迎又最流行的字眼之一,即使在政府大力推行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經費鼓勵之下,對於文創一詞,以及衍生出來包羅萬象的現象,依然如霧裡看花,也因此引發許多負面的聯想。將名詞拆解開來,「文創」是由「文化」及「創意」合併的詞彙,並且與「產業」聯結起來,形成「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一詞。首先必須了解,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總體,包括文字、語言、建築、飲食、工具、技能、知識、習俗、風俗、藝術、信仰、道德、法律,以及人類在社會裡所有一切的能力與習慣,依據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層面,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其文化,並且是一個經過長時間自然環境與人文在歷史中產生的總體。在定義中可以看見「文化」其實就是「生活」本質,將「文化」與「產業」串聯起來是先進國家的發明,歐洲各國在今日仍然稱為文化產業,台灣政府推行的文化創意產業,便是由歐洲的文化產業及英國的創意產業所來,並將其意義擴大,囊蓋了更多的內容。已逝知名建築教育學者漢寶德老師在《文化與文創》一書中便針對台灣的文創提出了定義、分析與推動方法。

3D Street Art一直是街頭藝術家特別喜歡的表現方式,這種藝術表現形態能夠與觀者產生互動,並且能帶來強烈的視覺感官效果,通常能夠帶給觀者愉悅感或是刺激感。大眾對此手法絕對不陌生,在廣告行銷手法上,也經常被做為情境空間打造,或互動裝置的呈現。位於東京台場東京DECKS Tokyo Beach的四樓的トリックアート迷宮館:Trick Art Museum(東京幻視藝術館),就是一個走訪東京時值得一玩的幻視藝術大集。

幻視藝術即「錯視藝術」,透過眼睛視覺的錯判與解讀,讓2D的平面繪畫成為3D呈現,透過陰影與角度上的計算,讓肉眼所見的繪畫彷彿立體呈現在眼前。此館外觀是彩繪的江戶時代建築及人物,在入口處便可以看見錯視牆上一位繪畫出來的江戶年輕婦女,面帶微笑躬身恭候民眾光臨,正式進場後會發現女子的臉呈現橢圓形,整個身體也是變形,透過角度的精準計算,讓觀眾很快地就可以感受到趣味感。

藝術館有四個區域,其中兩個區域有暗門設計,必須找到暗門方可往下一區前進,入場後所見的區域均為大江戶町,再往下走入暗門會進入日本傳統鬼屋,鬼屋區的暗門一推卻走到了名畫藝廊,最後是腦力激發錯視互動區。多幅立體畫像以讓遊客發揮演技拍下有趣的照片,在不同角度會有不一樣的景象,趣味十足,在トリックアート迷宮館的官網上,還可以投稿拍攝的趣味照片。

(館外壁畫及入口處)

遊客可以模擬在江戶街道上乘涼,摸摸鑽來鑽去的小貓,跟店家老闆娘互動,最有趣的是用四面體崁於牆面上的彩繪,透過角度的運算及透視的寫實繪畫,游移的江戶街道讓遊客們都大開眼界。

《街頭痞子》(8 Mile)

%e8%a1%97%e9%a0%ad%e7%97%9e%e5%ad%90%e5%9c%96%e6%ba%90-universal-pictures

從8Mile的小兔子到全美的饒舌歌神

《街頭痞子》根據饒舌歌手阿姆真實經歷改編,敘述一位生長在美國底特律貧民區,白人青年吉米的故事。從小生長在破碎家庭的他,在現實生活和夢想之間遇到許多拉扯、迷惘和挫折,最終在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饒舌創作比賽後,從音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也贏得觀眾的認可。

%e8%a1%97%e9%a0%ad%e7%97%9e%e5%ad%90%e5%9c%96%e6%ba%90-%e5%a4%a2%e9%81%8a%e7%a9%ba%e9%96%93%e7%97%9e%e5%85%8b%e9%82%a6%e9%83%a8%e8%90%bd%e6%a0%bc

8 Mile的鴻溝

故事發生在1995年,從美國底特律的「8 Mile Road」談起。這條路正好位於多為黑人居住的底特律邊界,邊界之外多為白人居住,地理位置使得「8 Mile」也成為種族隔閡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