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西瑟斯「這位」水仙花的眼裡,觀賞者與被觀賞者之間的角色互換,花就像演員、服裝、模特兒,出花藝的不同層面,表達對社群網路時代的小小抗爭。一器一花秋冬首展透過創意幽默的表現手法依然質問著:『生在「螢幕世代」的人們,製造訊息與訊息分享原始的意義是否改變?』,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相隔一層「濾鏡」之後,限時動態所反映是真實還是裁切重製而成的虛構人生?我們要如何看待在手持裝置上社群網路包裹的一切?透過自拍、社群軟體分享美好生活,浸溺在虛幻空間,焦慮每一個按讚及追蹤人數,迷戀在此空間的自己,是否會如神話故事般,掉入池中?或是身陷螢光幕囹圄呢?

如何在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景色中建構自己的世界,在日本已逝攝影師植田正治(Shoji Ueda)的創作中,我們能夠看到答案所在。

終其一生都在家鄉拍攝,看似枯燥乏味的場景,在植田眼中卻是最美好的舞台,每的畫面中的人物呈現的疏離感,又是最真實樣貌的瞬間。比起同期更為人知的重量級人物森山大道作品的粗野狂放,同樣是在紀實間尋找靈魂與真實世界的關聯性,植田正治恍惚恬淡的影像世界,更引人進入一種存在於世界上的荒謬感受。

劇場導演林靖雁專訪

「當今天某些事情確定要去做,中間必須採取某些手段,那些手段不見得是社會大眾大家都很認可的,但你非得做這些事情,才能達到你的目的,並不是說無限上綱的行為,而是有時候逼不得已得做這些事情。這齣戲一部分跟這些人說,你不用因為這樣子覺得很丟臉很羞恥,就這樣而放棄你原本的目標,在這個有價的世界裡面,我們還是有無價的部分。」

《容我羞恥於美好與芬芳》ㄧ劇,林靖雁累積了許多能量,做了許多新的突破,過去擅長寫短篇劇本的他,在此劇中也是首次挑戰長篇故事,選角上也與以往做出了不少差異,此劇即將在9/5於2017臺北藝穗節開始演出。

專訪《Modigliani莫莉里安尼》品牌

《Modigliani莫莉里安尼》是一個手作設計飾品的品牌,自2006創辦至今,已經走過十一個年頭,主要商品均以黃銅為基底,搭配水晶、鋯石、珍珠做飾品造型設計,強調堅持細緻工藝與優雅復古線條,帶來醞釀氣質與格調的美好設計。品牌名稱會源自於藝術家莫迪尼亞尼之名,原來是由於品牌創辦人:莫莉,在人生的最低潮時,無意間欣賞到他的作品,深受他畫作中女孩的神態吸引,並且同化成當時的心情寫照。

專訪Monster Bubble怪獸大泡泡工作室

目前工作室除推出自行研發的無毒泡泡水及獨家拉泡泡工具為主要商品外,也多元化經營,創造許多跨領域合作。自今年四月創立至今,已經主辦及共同籌辦九場泡泡體驗活動,由於團隊積極加入泡泡相關科學知識及美感教育內容在企劃中,參與者除了可以體驗大泡泡的玩法外,也能夠得到如光學、化學、幾何學、繪畫、攝影等豐富知識及感知體驗。

「我是藝術家,不是春畫家。」

20世紀初奧地利重要的表現主義畫家埃貢 · 席勒(Egon Schiele),具鮮明個人特色與表現強烈的畫風,並以自畫像及女體肖像畫著名,特別是幼女裸體肖像畫為主題的創作,惹人爭議,尤其是大量親生妹妹的裸體畫作。即使如此驚世駭俗,席勒擁有讓人一眼難忘的藝術才氣,無奈稍縱即逝的生命在二十八歲死於流感。

沈鈺華的作品經常與觀者討論「保存」與「流逝」這兩項元素,藉由繪畫、雕塑與裝置,呈現生命的瞬息以及記憶的可貴。

《花》系列的繪畫創作,則是當時包裹住著春季花朵的肖像畫。花的姿態是綻放的,但它們本質已經扁平且無生氣,是已逝去的生命,這樣的肖像畫真實呈現了生命與時間。

由教育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所辦理的MATA獎,過去三屆以來,透過大專校院學生數位影音競賽,已經孕育了無數優秀的原住民族文化特色影音作品,紀錄與傳遞著台灣寶島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與部落故事。今年度為MATA獎大專院校影音創作大賽的第四屆,為推廣原住民教育,深化大專校院學生對原住民族歷史文化之瞭解、尊重與認同,第四屆MATA獎以「部落的故事」為主題,鼓勵學生運用影像敘事呈現對原鄉部落文化、語言、生活故事的觀察與關懷,並且用故事來與觀者產生共鳴。

MATA的意思乃原住民母語南島語系中的「眼睛」之意,許多原住民族中都有象徵祖靈之眼的眼睛作為圖騰凝視著族人。今年大地色與金色系的山川景致視覺中,將祖靈之眼MATA與鏡頭結合,呈現以原住民影音創作為主題,鏡頭投射出寶島後山與自然景致,並且將高山河流運用點、線、面幾何,將原住民各族的符號串連,編織出各族的故事與文化,色塊化的文化符號,點點滴滴組織建構起美好的文化風景。MATA獎不限制參賽者為原住民族,台灣是一個具包容性的島嶼,許多民族文化兼容並蓄,主辦單位盼望鼓勵學子們積極創作。(延伸閱讀:詹陳嘉蔚Djubelang:《在城市裡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