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不是白痴,她是你的妻子。」——David Ogilvy

大衛.奧格威 David Ogilvy是舉世聞名的「廣告教父」,許多廣告人將他的名言奉為圭臬,他的人生哲學以及在職場的霸氣,總是值得不斷回顧。相較於同樣為經典廣告人:追星的人李奧貝納,奧格威一直以傲氣與充滿自信的形象著名,奧格威是個十足張揚的人物,無論是對於廣告設計、公司管理、做人處事,奧格威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滲透到現代廣告業,影響之深遠廣泛,令人稱奇。大衛.奧格威於1997年出版自傳《一個廣告人的自白》,內容描述自己從一個貧窮的小男孩,在廚房工作及銷售廚具等經驗中,觀察到了許多洞悉人心的廣告原則,這樣的天份與天命,讓他在競爭激烈的廣告世界中爬到最頂端。

奧格威生於1911年6月23日,英國West Horsley。先後受教於艾丁堡Fettes大學及牛津大學。然而他沒有畢業,他說他是「被掃地出門」,他描述這段經歷時說到:「是我一生中一次真正的失敗,我本可以成為牛津的一顆明星,但是卻因為屢次考試不及格而被轟出了校門。」

奧格威在創立奧美之前,曾經做過廚師、廚具銷售員、民調公司研究員、英國駐美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直到38歲才正式進入廣告業,他發現過去每一個工作經驗累積了他對社會及人心的觀察,這個38歲的男人,失業,大學肄業,對廣告業來說他對於市場一無所知,而且從未寫過一篇文案。1948年,奧格威在紐約麥迪遜大街與夥伴以6000美元創辦了奧美(Ogilvy & Mather),隨後以創作許多富有創意的廣告而贏得盛譽。他認為廣告除了創意,最重要的是:他堅持它們必須有助於銷售。

日本在設計方面水準相當出色,在建築、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字體設計、廣告、書籍裝幀等方面都具完整性與代表性。設計是行銷的手法中很重要的一環,不同國家也都有不同的文化語彙,用以將訊息視覺化並傳遞出去。即使只是走馬看花,到處都可以發現一些視覺設計的小趣味及啟發;無論是指示系統,還是隨處可見的平面海報、各式各樣的媒體、書籍刊物、廣告以及店家,會發現在日本文化跟日本語言的呈現上都很值得台灣的設計工作者們做研究。日本的設計注重細節的洞察,嚴謹且具細心的人性使用考量,也有很多奇特幽默的發明,有些或許不這麼具實用性,卻讓人會心一笑。

Review Reviews:除了音樂之外,一張專輯封面是與從未相識的樂迷之間的橋樑。而我們在2016年之中選出了年度專輯封面,今年特別以攝影類的入選最大宗,從攝影方面不只是歌手本人、專輯概念,都可以從攝影看見音樂的影子。而今年也較於往年更精心挑選了當中之最。

倫敦藝術大學(UAL)畢業的旅英插畫家La8,在英國留學的過程,有許多走訪城市的經驗,帶來很多歐洲國家的設計觀察(延伸閱讀:荒謬是生活必須:專訪怪誕與奇幻插畫家 La8特別喜歡挖掘當代插畫展跟獨立出版的他,總是在旅途中到處尋覓並且發現藝術與設計的驚喜。謬誌茗忙點設計專欄今日特別彙整了La8在世界角落所記錄的設計記憶,封面圖片為La8的插畫創作——旅行護照筆記本。

在《創意亞洲現場》一書中提到,創意工作者們必須對自身文化與生活更加重視與深刻了解;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主席拉辛(B.Racine)曾說:「亞洲正在形成自己的體制、事件和市場,再過二三十年,甚至更快,藝術世界的重心就會轉移到亞洲,藝術的價值、解釋和運作都將擺脫西方的壟斷。這一趨勢昭然若揭。」

日本設計大師杉浦康平也認為,要把自己當成文化人類學的偵探、勤做田野調查、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平視其他文化,並且無限心量,了解母國和世界的文化。(延伸閱讀:杉浦康平的花宇宙心世界:造型源自於生命本身);日本近代活躍的工業設計師深澤直人認為,設計師必須要以客觀的態度觀察環境,不是一味刻意表現自我,是環境決定設計。因此創意工作者們更加體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無限地好奇心、持續謙遜學習,才能夠更加掌握創意脈絡、提升設計水平。

不過在需縝密思考及嚴謹計畫能力的設計業界來說,一位遊樂設計的傳道士總是以「遊戲心」影響著後進,所謂遊戲並非草率或是好逸惡勞的貪玩心態,而是他認為可以培養出具有滋潤生活的感性,並且對正向情感產生作用,這才是視覺傳達設計應有的樣貌,他是已故日本平面設計教父福田繁雄。

(福田繁雄及其1984年份的作品《Look1》,透過攝影手法產生詼諧的視覺效果)

福田繁雄 Shigeo Fukuda(1932-2009),1956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系。他是日本當代平面設計師、視覺設計大師,被譽為日本平面設計教父,是繼龜倉雄策、早川良雄等日本平面設計大師之後的第二代平面設計師,與德國Gunter Rambow(岡特・蘭堡)、美國的Seymour Chwast(西摩・切瓦斯特)並稱為當代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師。曾獲布爾諾國際平面藝術雙年展銀獎、華沙國際招貼廣告雙年展金獎、莫斯科國際廣告招貼雙年展第一名等國際級榮耀。

福田繁雄擅長錯視手法表現,並以諷刺方式與充滿遊戲心的設計,展現其世界觀。福田繁雄的作品通常以簡單的畫面,透過特有的視覺符號及表現手法,呈現讓人莞爾一笑且印象深刻的畫面,用「輕鬆的角度」詮釋沉重、嚴肅的話題是福田繁雄一貫的創作精神,跳脫出當代藝術普遍受到後現代反社會情緒的影響,這樣的手法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並在人們腦中烙下深刻的印痕。大師雖已離世數年,至今依然可以在後生晚輩的作品中窺見所受的影響與致敬。

造形藝術,是指透過視覺欣賞的藝術表現形式,如繪畫、雕塑、工藝、設計、建築等構成美感形象,在空間藝術、視覺傳達、造型上的創造與設計。「造型」乃是「通過五官感覺捕捉到的物體型態」,亦為外型與輪廓,而造型的誕生與「五官感覺」有絕對性的關聯。被譽為「亞洲設計鬼才」的日本平面設計大師杉浦康平Sugiura Kohei,長年研究亞洲圖像,他認為美的造型是建立在源遠流長的「生命記憶」基礎之上。《造型的誕生》為衫浦探討造型的觀察與分析著作,其中也蘊含了杉浦康平的宇宙觀,西元2000年雄獅美術出版中譯版,即使距今已十多年,對平面設計師而言仍然是經典重要著作。

Kohei_Sugiura_portrait_2003.jpg

蘋果電腦傳奇——賈伯斯(Steven  Jobs),帶給世界無限美好生活的想像。總是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他被認為是科技業甚至娛樂業的指標性人物,賈伯斯在蘋果創造了改變世界的第一個麥金塔世代,卻在最頂峰時被封殺,歷經十二年,他在蘋果最危機的時候捲土重來,帶來下一波輝煌「i」時代。

西元1997年,賈伯斯回歸當年一手創立的蘋果電腦公司,重掌執行長大位,扛下將公司轉虧為盈的重責大任。某晚在辦公室裡,他發現有個不修邊幅的英籍設計師正埋首工作,周圍貼滿了數百張素描與產品原型。當下驚為天人,覺得這個小伙子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能是蘋果逆轉勝的關鍵。那個人正是強尼・艾夫(Jony Ive)。

賈伯斯與艾夫一拍即合,聯手改變了當時蘋果工程導向的企業文化,將設計視為營運主軸,不以成本預算為優先考量。艾夫更秉持對簡約美學的堅持,以及對製程、材質的充分掌握,成功打造出iMac、iPod、iPad、iPhone等眾所矚目的科技精品。不僅讓蘋果躍居身價不凡的大企業,更以獨特的美學培養出許多忠誠蘋果迷,樹立引領全球潮流的品牌。艾夫也成了全球數一數二的創意天才,獲頒多項設計大獎;2012年受封大英帝國司令騎士勳章爵士、2013年榮登《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假如我在蘋果有一個心靈伴侶,那一定就是強尼了。大多數的產品都是強尼和我一起想出來的⋯⋯他在蘋果擁有的執行權力僅次於我,沒有人可以叫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是我的安排。」——Steven  Jobs。

cf135ed99f0770ffdf9ecb2c70e17cda

(賈伯斯很少出現在員工餐廳,但如果他有來吃午餐,旁邊那個人一定是艾夫)

現今由於資訊便捷,傳達變得全球化,不論是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意」與設計美感的注入。常有人說:「創意人總是天馬行空」實際上,創意並非直覺與突發性而來,也不是天才專屬的特權,對廣告行銷、媒體與設計業來說,創意是一套與客戶互動下產生的策略,擁抱天份固然讓人羨慕,擁有源源不絕的想法與美感的創意人也總是讓人驚艷,但創意並非全然是創造,更是整合能力的實踐,是一種策略性的創意管理。

如果你想要改變遊戲,你得先跟著玩

2007年,台北市市民大道的都更土地上,出現了一個24小時不打烊心靈超市,這個移動的美術館——明日博物館(MUSEUM of TOMORROW)計劃,當年是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忠泰長虹建設與PPAPER生活雙週刊所籌劃,透過創意、文化、環境建築與美學的連結,產生出一個移動博物館,將美好生活的想像「A Better Tomorrow」從城市開始發酵。白淨的展場中,掛有大大的標語:「如果你想要改變遊戲,你得先跟著玩。」

通常一個創意概念的執行,客戶與創意人間存在著一個最微妙的衝突關係,兩者之間的空間,往往也決定了創意品質及好點子的呈現。倘若能夠在溝通中達成共識,就不只是合約上的甲乙雙方,而是合作夥伴。在任何一項計劃被實踐的過程,總需要眾多人力智慧共同奉獻。每一個改革與突破,都是必須建立在許多障礙的階段性克服,而更經常的情況是,在非常緊迫的時間流程下,創意服務提供的顧問及建議能夠得到客戶的認同,又同時兼具與消費者創新的溝通方式。創意人不該只想著把每個案件放進作品集,而是要設身處地,深入探討並且提供完整的創意服務。

二十世紀前夕,後印象派藝術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即在作品中探索自然的結構特質,面對畫中二度空間與自然界實際上是三度空間的事實,他發現要維持傳統的單點透視根本是不可能的,藝術家只要稍微向左或向右移動,便足以改變視野與構圖,進而有立體派(Cubism)的產生。隨後,帶著時間軸概念的未來主義(Futurism)也隨之誕生。以畢卡索為首的立體派,帶給現代社會對時空與事物的新經驗,這些新經驗是非理性、零散、變化不定的。在立體派的創作中,不只是物象,也充滿時間、空間、動作、光線的暗示。

西元1949年,《Life》雜誌攝影師米利,拜訪正旅居於法國南部的畢卡索,利用長曝攝影技巧,拍下畢卡索多幅光繪作品(上圖),包括他一手拿菸一手拿光筆,在空中繪出花瓶圖案。

「光繪它能在立體的空間中,不需後製技術,就能改變表象既有的現實。」

——芬蘭攝影師Janne Parviainen

light-painting-7-1

Light Painting(亦為light graffiti),光繪的原理即是透過相機快門的長時間曝光,拍攝下發光物體移動時的軌跡,光源連續地描繪在感光元件上,便可以透過繪畫出的光軌,製作出不同的字體或圖形。藝術家們多會利用人造點光源,在鏡頭前方繪製出特殊的拖曳光軌。

進行光繪創作是非常耗時耗力的創作方式,為達到想要的視覺效果,需要投入大量耐心、技巧與想法。隨著現代數位攝影器材的進步與普及,光繪技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攝影創作者也紛紛投入光繪領域。

一個「好」的廣告要能夠打動人心,產生共鳴,需要強大的創意構成,將訊息精確傳遞。創意,包含了精準到位的視覺設計、美術,再來就是深入人心的文案。在這訊息過量的現代,能夠在極短暫的零碎時間中抓住觀者的目光,就是一個具有感染力的好廣告。

廣告的力量,除了從產品提高的銷售量可以窺見,在市場行銷行為之外,推廣公共利益及理念的傳遞方面,透過廣告這個傳遞訊息的媒介,更能夠讓重要的事情被放大、被看到,並喚醒眾人腦中共同的記憶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