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加拿大籍的拉烏盧胡(Ra Uru Hu)於西班牙伊維薩島創立了人類圖系統,其同時具備了科學、神秘學及哲學的特質,透過多個層面的「區分」,計算出每一個個體的共通與獨特性,進而從中瞭解每一個人類的人格、潛能以及天職。聽上去有些許玄幻,但人類圖其實就是一種區分的科學,也是人生的使用說明書;是宇宙的能量訊息,更是解析人格的設計圖。

阿育吠陀,原意「生命的科學」,也是一種養生觀念。善用植物以及食物的特性,佐以七彩脈輪、生命能量等概念,每個人都能設計一份最能療癒自己的食譜以及味道能量表。

「啟靈」(psychedelic)意指啟發靈性的感知,可以透過冥想、修行、飲食以及搭配啟靈植物等方式來提升。

園藝治療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在台灣則是源起2004年,第一位取得美國認證的台灣園藝治療師——黃盛璘,他透過台灣原生植物來推廣園藝治療這門學問,時至今日才漸漸形成園藝治療的教育體制,目前有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的認證學程,及許多大專院校課程等資源,比起其他療法仍算少數。

在世界各地的神話故事中,流傳最廣的莫過於聖經故事。然而聖經創世紀之中提及,諾亞方舟的「洪水傳說」不只在聖經典故中出現,也在台灣原住民的傳說故事中佔了重要的部分。在泰雅族、魯凱族、賽德克族、布農族等原住民族的母語傳說中,都曾出現洪水成災以及征伐太陽的劇情。

現代人習慣西醫,一邊大啖刺激性食物,一邊吞下顏色鮮豔的藥丸;味道清淡樸實的無添加蔬果汁,反而難以取悅大眾,偏偏這又是所有人都非常缺乏的營養成分。

常見的蔬菜、水果,以中醫的角度來說多屬寒涼。因此老闆的觀念並不拘限於只吃蔬果,講求多元攝取,若為了特定營養而採取激烈的手段,反而適得其反,只攝取蔬菜水果類,或是前幾年流行精力湯,有些人一喝就是十杯,反而把自己喝成冷底,更容易生病。食療的根本就是一句話:「每一種都要吃。」老闆也提醒,堅果和薑粉等溫熱的食物也要記得補充,避免身體虛弱。

由於在工作範疇的掌握度已經相當游刃有餘,對她來說壓力來源就是“沒有壓力“,「相信我,這很可怕!!!你連要怎麼解釋你的壓力來源都很難。」Qian其實非常羨慕周圍朋友看似辛苦工作但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的狀態,實際比較過薪資條件,可以發現許多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的工作所得,但朋友們依然保有熱情與理想,使她開始懷疑自己,這樣真的可以嗎?可以繼續安於現狀嗎?是不是該做些什麼?

在納西瑟斯「這位」水仙花的眼裡,觀賞者與被觀賞者之間的角色互換,花就像演員、服裝、模特兒,出花藝的不同層面,表達對社群網路時代的小小抗爭。一器一花秋冬首展透過創意幽默的表現手法依然質問著:『生在「螢幕世代」的人們,製造訊息與訊息分享原始的意義是否改變?』,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相隔一層「濾鏡」之後,限時動態所反映是真實還是裁切重製而成的虛構人生?我們要如何看待在手持裝置上社群網路包裹的一切?透過自拍、社群軟體分享美好生活,浸溺在虛幻空間,焦慮每一個按讚及追蹤人數,迷戀在此空間的自己,是否會如神話故事般,掉入池中?或是身陷螢光幕囹圄呢?

「過好日子,把日子過好。」

有的時候,事情只要換位另一個角度思考,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跟理解,也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民國76 年解嚴之後,雖然開放可以回大陸探親,但外省第一代已經回不去了,過去的家已經人事全非,到凱凱這些外省第二代時,也就覺得沒什麼差別了,不會再覺得該「回去」哪裡、該「去」哪裡,反而是台灣這片土地才是成長的家,家人們都在這裡,這也就是家了。人們因為時局而相聚在這裡,小老百姓的,也只是希望努力把生活過好,衣食無缺,代代相傳。不管未來如何,會往哪裡或該往哪裡去,也只是希望我們兒孫在這塊土地上過好日子、把日子過好而已。

潔絲慕音的三本著作《眾神的食物:食氣一~三部曲》和節目《60分鐘》,前後兩者皆廣為流傳。針對人類不進食究竟能否存活這個問題,採取什麼立場倒是其次,在認識了食氣者這門學問後,能夠從中學習的其實是內觀以及感受的重要性。因此,執著於「進食、不進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體悟生命中的自由與恩典,將體悟的快樂轉化為令身心飽滿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