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藝術導演Jan Švankmajer:夢靨般的壓迫感,將觀眾困進幽暗時光屋

強烈視覺愛好者絕對不會錯過的捷克導演斯凡克梅耶(Jan Švankmajer),出生於西元1934年,他是一位出色的捷克藝術家,亦是動畫電影導演。兒提時因為受到木偶戲劇的啟發,影響了他後來的藝術表現。藝術學校出身的他,曾在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研讀「木偶系」,參加過幾個著名的面具劇場和黑光劇場。自年輕時期便開始拍攝了許多電影及短片,並且替劇院工作,創辦面具劇場。在動盪的政治與歷史環境下成長,經歷捷克布拉格之春、共黨統治解體,斯凡克梅耶的作品用反幽默的訕笑呈現,暴力、制度、階級、壓力與慾望等都是他經常探討的主題,既美麗又殘酷。

斯凡克梅耶的短片及電影,均以動畫製作完成,創作手法也豐富多變,實物逐格動畫、黏土動畫、拼貼、木偶傀儡戲以及真人演出都是他經常使用的技巧。每一個技巧中又囊蓋了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對劇場豐富的經驗,使得斯凡克梅耶的作品中常大量運用劇場元素,像是懸絲偶、布袋偶、真人傀儡、芭蕾、歌劇、魔術表演及雜耍,甚至帶入皮影戲和黑光劇場的效果。他對劇場空間的運用神妙自如,並且將劇場傀儡的擬人化,以黑色幽默反諷人類本身。在代表作品《浮士德》中,便不斷抽換多個場景,顯示與魔鬼進行交易的浮士德不斷在「扮演」各種角色。斯凡克梅耶他最著名的作品包含《愛麗絲》(1988年)、《浮士德》(1994年)、《追求高潮的方法》(1996年)、《貪吃樹》(2000年)與《瘋狂療養院》(2005年)。《瘋狂療養院》為超現實喜劇電影。而他的下一部長片為《昆蟲》(Hmyz),更讓人聯想到同樣為捷克的存在主義大師卡夫卡。

(斯凡克梅耶對劇場及木偶戲情有獨鍾)

(《浮士德》一片以男子浮士德無意接到一張印有神祕記號和地圖的傳單為故事開端,根據地圖找到紅點所在,那是一幢廢棄的老屋,並莫名奇妙地成為一齣木偶與真人合演的舞台劇,演的正是自己本人。)

《浮士德》原著作歌德,所取用的題材是十五、六世紀鍊金術師的故事,在斯凡克梅耶的轉換下,一幕幕快速在現實空間與木偶、泥偶、人造空間轉換的超現實場景,它依循原作的步調,招喚巫師與魔鬼交換條件、墮落、痛苦後悔,並且萬劫不復的順序一一上演。黑暗詭譎的氣氛讓此片帶來毛骨悚然的視覺感受,同時深思有關人類的咎由自取,往往來自內心深處的黑暗面。

(電影《瘋狂療養院》Šílení是一部黑色喜劇,描述體制與體制權與瘋狂的關係)

(《愛麗絲》也是其代表作,取用原童話故事重要元素,轉換為黑暗童話,
大量凸現暴力與殘酷的部分,使夢遊仙境,變成了難以脫困的惡夢。)

綜觀其作品內容及風格,他的作品中帶來許多不尋常的意象與特殊的感官體驗,身為捷克超現實主義小組的一員,斯凡克梅耶經常透露潛意識的表現,表達魔幻狂想的世界。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超現實畫家Eva Švankmajerová。除了橫跨各種媒材,其製作的動畫與電影主題多以超現實主義之表現手法,影響許多後輩藝術家。斯凡克梅耶早期許多短片較具有矯飾主義色彩,直到《庭園》一片開始,作品便多偏向超現實主義呈現,表現荒誕、失控的情節,詭譎的物件與場景,使作品整體呈現出夢境,更甚是夢靨般強烈的色彩與壓迫感。

「超現實主義有兩種,一種是布列東、阿拉貢二〇年代所推動的運動,一種則是源於卡夫卡。顯然地,斯凡克梅耶也兼具這兩種特質。」——引自1995年,台北金馬影展介紹內文。

(斯凡克梅耶的短片作品,帶有矯飾主義與超現實主義色彩)

(2010年作品《夢中見》Surviving Life,是由真人拼貼演出的荒誕奇想剪紙動畫,
是一部描述中年男子橫跨夢境與現實的之間的奇幻之作)

斯凡克梅耶的黑色幽默作品,是一系列荒謬劇的集錦,也是對人類社會與人性的深刻批判,縱使作品中總是光怪陸離,透過各種詭異物件的象徵,傳遞給觀者許多深刻聯想,他的作品在視覺傳達上,較為沈重、瘋狂、血腥暴力,巨大的壓迫感與色彩,欣賞過程中總會在喘不過氣的思緒當中,又抽離出一種看待世界的幽默感。

(1996年《 追求高潮的方法》亦是結合動畫與真人之作,是一部關於性為主題的超現實主義作品)

——

延伸閱讀:

創意不是腦海撈針,也不是冥想就會浮現的魔法——好的創意從何而來?

大腸王專訪:藝術不是神聖的展示品,而是生活中的破壞與再造(上)

光繪創作Light Painting:立體派的視野,重寫設計世界觀

王砸摳Ten作品選:古靈精怪的文學少女,揮灑文字以完整生活中的難以言喻

清醒夢(lucid dream):近乎靈魂出竅的神秘體驗

——

Credit——
撰稿 / Emi Yeh
圖片素材取自於斯凡克梅耶電影劇照與短片劇照。